我们可以称哪些人为弟兄姊妹,哪些人不可以? | 权玺
权玺问题解答:
我们可以称哪些人为弟兄姊妹,哪些人不可以?
这个问题之所以不好回答,因为它所涉及的层面比较广,接下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思考:
1、“弟兄姊妹”这称呼到底意味着什么?
每一次我们称呼对方的时候,“弟兄姊妹”这个称呼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只有把这个词搞清楚了,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理解肢体提问的问题,我个人觉得,这个称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,这也是我们常常所用到的含义
A、广义的角度:“弟兄姊妹”是对“到教会里的人”的一种称呼,这不关乎“神学对不对、立场合不合、信心真不真”只要是到教会的人都可以这么称呼,包括慕道友、常年不聚会的基督徒等。这种称呼的使用方式,就如同,我们在生活中,常常会称呼我们的同学同事为“兄弟”,当我们称呼同学为“兄弟”的时候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血缘的关系,这种“称呼”体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某种感情,不关乎血缘、背景、文化。甚至有的时候,我们对一个陌生人问路的时候会说:兄弟,哪哪哪怎么走,我们也会对送外卖、送快递的小哥称呼为:兄弟。这种使用方式,我们不能定义为“错误”,我们只能说这是对这一称呼的广义性使用。
B、狭义的角度:“弟兄姊妹”是对“和我们神学立场相同”的肢体的一种称呼,比如,如果对方认信四大信经、韦敏信条要理问答等内容,我才可以称呼他们为弟兄姊妹。相反,和我们信仰不一致的,我们就不能称呼其为“弟兄姊妹”,因为这关乎到我们的认信,一旦我们称呼对方为弟兄姊妹,就意味着承认他为基督的肢体。这就如同,我们在生活中,有另外一种“兄弟”就是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“兄弟”,拥有同一位父亲、同一位母亲的肢体,才能称呼为“兄弟”,这种“称呼”的使用比较严谨,因此,我们可以说这是对这一称呼的狭义性使用。
因此,血缘性的“兄弟”这一称呼,与哥们性的“兄弟”这一称呼,虽然称呼相同,但所指向的意义却不同。这二者在我们的生活中深入人心,如果我们上纲上线定义“兄弟”这一称呼,只能是有血缘关系才能使用,那么“兄弟”这一称呼的意义将变的很狭隘。
2、哪些人是真基督徒,哪些人是假基督徒?
“我们可以称哪些人为弟兄姊妹,哪些人不可以”这个问题如果从另外有一个角度看,其实是在问:哪些人是真基督徒,哪些人是假基督徒?因为我们愿意称呼真基督徒为弟兄姊妹,不愿意称呼假基督徒为弟兄姊妹。所以当你要去确定哪些人可以称呼为弟兄姊妹的时候,其实是在判断分辨哪些人是真基督徒,哪些不是。因此,我们就会陷入到一个死循环中,因为我们是在无法确定哪些人是真基督徒,哪些人是假基督徒,这个“确定”的权利,除了上帝以外,没有任何人可以拥有,那如果这一的话,我们是不是就无法称呼哪些人为弟兄姊妹,哪些人不可以了呢?所以说这个呢,我们只能凭着“信心”称呼对方为弟兄姊妹,而不能去“确定”哪些是弟兄姊妹。就连牧师长老我们都无法“真确定”是我们的弟兄姊妹,我们只能相信他们是我们的弟兄姊妹,甚至连我们自己我们有的时候都会怀疑:我到底是不是个真基督徒。更何况去确定别人呢。
3、“慕道友”可以称呼为我们的弟兄姊妹吗?
现在呢,我们需要对“慕道友”这一身份进行一下分析,“慕道友”有刚刚踏进教会,第一次或第二次听福音的“慕道友”;“慕道友”也有参加了10年教会生活的“慕道友”,这一的人听道,也参加教会生活,但嘴上说我还不信主。我个人觉得,1、对刚刚进入教会第一次或第二次听福音的“慕道友”,先可以称其为“朋友”,因为你直接称呼其为弟兄姊妹,会显得很唐突,会给对方造成一些压力,不如再继续邀请他听福音,直到他有一天熟悉了教会生活,并且接受福音,然后再称呼他为弟兄姊妹,这样比较顺其自然。2、对于参加教会生活一年以上的慕道友,要根据现实情况去判断是否称呼他为“弟兄姊妹”,我个人觉得参加了一年以上的“慕道友”是可以称呼其为“弟兄姊妹”的(使用广义角度)。当然,如果你要从“狭义角度”来使用“弟兄姊妹”这一称呼,而不愿意称呼“慕道友”为“弟兄姊妹”,愿意称呼其为“朋友”,也没有关系,不管怎么样,这都是个次要性问题,总之,不能因为一个次要性问题,而去绊倒人,成为福音的绊脚石。“总要得一些人”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。